联系我们

山东魁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 

地址:山东省.泰安市.泰前

电  话:0538-8505866 

传  真:0538-8505966

财富热线:18660886576 


对虾“白便”的防与治

您的当前位置: 首 页 >> 行业资讯

对虾“白便”的防与治

发布日期:2020/9/17 9:01:39 作者:魁丰生物有限公司 点击:2116

大家好,由于南美白对虾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,广大水产朋友对南美白对虾的关注程度依然很高,本系列将围绕对虾另一个常见疾病——白便综合征,对其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,了解“白便”产生原因,特点和防治手段。

一、“白便”特点
对虾排出体外的粪便细长呈白色(如棉线)、 有粘性、常浮于水面,大量、长期聚集会散发恶臭。病症初期对虾摄食正常,体表无明显病变。但随着病情加重,逐渐出现吃料慢甚至不吃料或虾身瘦弱(壳肉分离),且伴随游塘和“偷死”(虾肠道发红或肠道有白色脓状物)。典型的肠道病理变化为粘膜下层细胞增生,上皮细胞脱落;增生并纤维化的细胞层整体脱落,且可多次脱落,形成多次白便。

二、“白便”原因分析
1、细菌感染
细菌感染是对虾白便病的主要病因,从患病的对虾中检测到大量的副溶血弧菌、哈维氏弧菌、创伤弧菌、霍乱弧菌等致病菌,侵染对虾的肝胰脏与肠道等。霍乱弧菌潜伏期长,病症浅,不易察觉。一旦慢料或不吃料已经是后期,基本很难挽救,此病后期肝胰脏坏死,并有大量的白色粘液堵塞肠道。由副溶血弧菌、哈维氏弧菌、创伤弧菌等引起的肠道更红,同时也往往伴随着黄腿、红须、红尾、黑鳃等,常伴有水质的异常。针对这种情况,使用抗菌药物,再辅以芽孢杆菌、乳酸菌类产品使用,会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。

2、藻毒素
藻毒素中有一类肝毒素,进入到虾体内后,会导致肝胰脏肿大,萎缩、出血、坏死以及胃肠道炎症、坏死等病变,切开肝脏可见明显的黑色、黄色或红色的液体流出,而虾体没有明显的病症,这种情况处理首先停料3~5 天,然后使用生物有机酸、腐殖酸、多维类产品等调水解毒,提高对虾免疫力,情况会得到有效的缓解。

3、慢性中毒
慢性中毒一般是由水质恶化、底质变坏长期得不到改善所引起。南美白对虾是底栖生物,生活在中下层水体,由于残饵、粪便、死藻大量累积以及滥用絮凝性底改等因素导致该层水质、底质发热、发臭、泛酸,生物和化学耗氧量大,氨氮、亚硝酸、硫化氢、藻毒素等有毒物质严重超标。成为名副其实的“聚毒层”,没有得到及时的消除,会加重对虾肝胰脏负担,腐蚀肠粘膜等,导致“白便”。面对这种情况,首先适当的换水,再使用芽孢杆菌泼洒水面及时分解转化池底有机物;再使用增氧型底改剂增加底部溶氧,水质会得到改善,“白便”也会得到缓解。 
4、霉菌毒素
高温潮湿季节的饲料原材料往往发霉严重。由于劣质的原料和贮存方法不当等原因,往往造成饲料中霉菌毒素超标。长期食用霉变的饲料,造成对虾肝细胞坏死,肝胰脏解毒和消化功能障碍,导致肠内黏膜和血细胞的坏死,霉菌毒素使对虾机体免疫受到控制,容易诱发大规模的疾病。

 

Copyright © 2018 山东魁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   技术支持:诺盾网络       管理入口     鲁ICP备18043340号-1